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分類: 教育理念

AI 將釋放教室中的時間,加速學生全人發展,並使教學更有成就感

現在的國中生,已經開始大量使用 ChatGPT 來寫作業了。只要把做作文題目打進去,設好字數限制跟文體風格需求,幾秒鐘後就可以開始抄寫一篇非常像樣,而且老師沒有辦法辨別真偽的文章。

與其禁用 AI, 今年五月的世界經濟論壇 (World Economic Forum) 裡,更廣泛地去討論與思辨,AI 對於教育的影響,以及如何善用新科技,去促使教育體系進行全面性的變革。

How AI can accelerate students’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make teaching more fulfilling 這篇文章指出了,往後學生越不需要老師作為知識的主要來源,老師就越能專注於策劃、指導、評估成效;並且去幫助學生獲得比記憶背誦之外,更重要的、不可取代的人類技能。

教育的本質是什麼?文中沒有直接的答案,但是很好地揭露了新的機會跟可能性,留給我們去想想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weforum.org/agenda/2023/05/ai-accelerate-students-holistic-development-teaching-fulfilling/


AI 將釋放教室中的時間,加速學生全人發展,並使教學更有成就感

隨著我們在工作、生活和課堂中,全面地與人工智慧迅速融合,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重新評估教育的真正目的 (re-evaluating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),因為這些新技術的導入牽連甚廣。 

長久以來,針對未來工作和教育的討論對話一直強調:開發人類獨有,而且不太可能被科技取代的技能與價值觀,有多麼的重要。

ChatGPT 的崛起,只是另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。大多數學生和老師都同意,這樣的新科技應用說明了,為何我們不能在現代的學校裡,繼續用舊方式做事。

▎AI 工具如何幫助教育工作者 & 學生 (How AI tools can help educators and students)

我們希望 AI 的出現,可以激勵老師、學生、家長和政策制定者去一起坐下來思考:學生到底需要什麼技能,才能去應對不確定性、解決複雜挑戰,並在不斷變化的經濟中,塑造有意義的未來。

這樣的學習應該培養學生的主動性、認知、批判性思考、解決問題的技巧、與他人的連接性,以及身心健康 (agency, awareness,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-solving skills, connectedness, and well-being)。

AI 可以幫助學生,培養未來需要的技能。像 ChatGPT 這樣的工具,如果以深入且更具參與性 (deeper, more engaged) 的學習方式來使用,可以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考。

學生越不需要老師作為知識的主要來源,老師自己就越能專注於策劃、指導、評估成效 (curate, guide, critically assess learning) 以及幫助學生獲得比記憶背誦,更為重要的技能。

相較之下,社會情感學習 (social-emotional learning) 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教師在塑造孩子遠離螢幕的經驗中,擔任了重要的角色。教師必須接受相關的訓練:如何教孩子倫理原則;如何適當使用 AI 工具;以及如何緩解 AI 帶來的風險,像是削弱人與人的連結和歸屬感,以及日益增加的孤獨感。

另一個可能的好處是,AI 可以釋放課堂上的寶貴時間。

根據麥肯錫 2020 年的研究報告,現在教師每週工作約 50 小時,其中能直接與學生互動的時間不到一半。

Leave a Comment

如何教孩子真正了解金錢的價值

幾歲可以開始給錢,太早用錢,會不會讓孩子接受到金錢的誘惑?

How to teach children the real value of money 這篇文章,提到了七歲就可以開始理解金錢的價值,而且正確價值觀的建立,越早開始越好。透過真的錢幣,在真實生活場景中,去跟孩子討論金錢的價值,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。像是到實體商店走走,就是很棒的機會教育;除了聰明消費之外,還能夠教他們投資,換個角度去體會商業經營的道理。

親手用錢,自己買東西,那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體驗,能增強孩子對金錢的自信跟掌握度。爸媽們不要怕真的錢,錢不會咬人,錯誤的價值觀才會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money/2021/dec/13/how-to-teach-children-the-real-value-of-money


如何教導孩子真正了解金錢的價值

研究顯示,孩子從七歲開始,就已經可以有效學習理財課程,避免未來長大後的財務問題。

從小做起 (Start young)

根據英國政府的退休金支援服務 MoneyHelper 所發布的一項研究,兒童早期使用金錢的經驗,對於成年後的財務行為有相當大的影響。根據這項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,大多數七歲的兒童已經能夠理解金錢的價值,能夠學著延遲滿足;並且也能理解到一些選擇是不可逆的,這些錯誤的選擇,可能會為以後的生活帶來麻煩。

Campaign for Learning 慈善組織的主任 Juliette Collier 說,讓三到四歲的孩子們就開始自己擁有一些硬幣,用來消費和儲蓄,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。一旦他們長大到已經不會把錢放在嘴裡,就可以給他們一些錢了。如果他們決定把那些錢用來買糖果,那就明確地讓他們知道,錢用完就沒了,買了糖果就不能買其他東西。讓他們自己去做出選擇,並且體驗這個決定的後果。

討論金錢的目的 (Discuss the purpose of money)

不要低估用真正的硬幣,對於孩子的刺激與影響。透過在家裡玩辦家家酒,加上真的錢,可以帶來很大的教育價值。

Leave a Comment

如何用真的錢,教自己的孩子團隊合作

很多家長對於教孩子理財,會擔心把真的錢交給孩子,會對他們有不好的影響。

我們家一直都是很實驗派的,要就玩真的,小學就開始投資盈虧自負,這樣才能夠真正去體會市場的運作,以及建立自己對於獲利與虧損、大膽冒進與謹慎過頭的手感跟直覺經驗。

Teaching Teamwork, but With Real Money 這篇紐約時報的文章,分享了幾位財富管理與財經專家,他們真實的家庭教育經驗。仔細說明了他們如何擬定計畫,讓孩子們從小就可以一起去團隊分工、管理金錢、投資決策、探索個人特長等。

與其到分遺產的時候,才發現孩子們都不懂得理財,也不會團隊溝通決策,不如從小就教起,是吧?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nytimes.com/2007/12/09/business/yourmoney/09teamwork.html


用真的錢,教孩子們團隊合作

Tom Rogerson 是 BNY Mellon Wealth Management 的家庭財富管理部門主管,他和老婆 Cathy 總共養育了四個孩子。在他們孩子的年紀約 5-15 歲時,開始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理財教育實驗。

為了教孩子如何管理金錢,這對夫婦給孩子們每年 5,000美元 (約台幣15萬) 去做共同投資,獲利則說好會用在每年的家庭旅遊。如果賺得多,就可以去好一點的地方玩。

身為財富管理部門的主管,Tom 看過很多家庭,因為錢而吵架,通常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會處理錢。很多孩子們第一次一起決定如何處理大筆財富,就是在處理父母遺產的時候。到這時候才讓兄弟姐妹學習如何團體決策,會是一個很糟糕的時間點。

Tom 打算讓孩子們提早開始學習。在他們都還未成年,最小只有五歲的時候,他和老婆決定每年固定信託給孩子們 5,000美元。孩子們要自己去投資這筆錢,賺的錢用在家庭的夏季假期。如果當年的基金獲利很好,他們可能會去迪士尼世界。如果投資保持平穩,就環遊全國拜訪各地的家庭成員。如果投資走下坡,那至少會安排野外露營。這樣的規劃,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基本實用的財務管理經驗,以及團隊合作教育。

幾位財經專家表示,這種經驗學習的要點,包含學會如何共同合作,以及對金錢做出明智的決策,都是很重要的。不僅適用於富裕家庭,對於一般小康家庭也是非常必要。

Leave a Comment

AI 即將大幅改變教育與學習,我們必須做好準備

AI 對於教育會有什麼影響?這是一個很有急迫感的問題。相較於在企業內,使用人工智能來協助工作,通常是一個正向樂觀的期待;在教育領域上,則充滿了各種挑戰跟不確定性。

史丹福大學 – 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 (Stanford HAI, Human-Centered AI Institute) 在今年二月舉辦了AI+Education Summit. 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交流中,各方教育專家深入討論了 AI 改變教育的潛力,以及在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。

在教育上,AI 可以帶來的改變是很巨大的。用得好的話,將給予老師前所未有、高度個人化的即時支援;同時也逼著學習者必須去重新思考,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
然而,這才剛剛開始。一切都開始快速變化中;現在是時候,在教育上要去做正確的努力了。可以好好細讀想想,怎樣跑在前面,幫我們的孩子去更好地走在 AI 的浪頭上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hai.stanford.edu/news/ai-will-transform-teaching-and-learning-lets-get-it-right


AI 即將大幅改變教育與學習,我們必須做好準備

在 AI+Education Summit上,史丹福的研究人員、學生和產業領袖討論了 AI 改變教育的潛力,以及在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。

直到2月15日峰會舉行的時候,ChatGPT已經擁有超過一億個用戶,30%的大學生已經用它完成作業,讓它成為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新科技應用,特別是在教育場合中尤其明顯。現在在教育界,教師和學校一直在思考如何應對這種新興技術。

AI+Education Summit 探討了一個核心的問題:如何善用 ChatGPT 和其他的 AI 來促進人類的學習?

很明顯地,新科技可以讓教育變得更加普及,從根本上改變、創造出全新的教學方式;但 AI 也有可能會把很糟的教學模式變得自動化、為更多人帶來負面的影響。這端看我們怎麼運用它。

首先,來看看AI的潛力:

潛力一:為大量教師提供個人化的支援

模擬學生 (Simulating students):AI 語言模型可以作為模擬的實習生,幫助新進教師進行實務訓練。去反覆模擬教學過程中的混亂狀況,並且主動發問各種延伸問題。

即時反饋和建議 (Real-tim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):AI 也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狀況,結合專家教學資料庫,給台上的老師提供即時的反饋跟建議,像是當下合適的幾個引導問句等。

教學後反饋 (Post-teaching feedback):AI 可以產生課後分析報告,總結這堂課的整體動態。像是:學生的發言時間、辨別出引發最多參與的問題等。

更新專業知識 (Refreshing expertise):AI 可以幫助教師跟上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。例如,生物老師可以讓 AI 幫忙補充他們對最新癌症研究的了解,或利用 AI 來更新課程內容。

Leave a Comment

設計一套有效可持久的零用錢制度

上週我們聊到給孩子零用錢,是很好的生活練習,越早開始越好。現在就來分享,怎樣設計一套有效可持久的零用錢制度。

簡單講,有三個原則:固定持續、記帳反思、鼓勵儲蓄。

首先:固定持續。話說很多父母怕孩子亂花錢,因此零用錢採取用完才給、有缺就補的作法。這其實會間接養成很不好的用錢習慣。用完才給,會讓孩子一直處於把錢用完的習慣迴圈裡;沒得儲蓄,也不習慣儲蓄。有缺就補,則是讓孩子衣食無虞、不愁花用;從小以為這世界上的資源是無限的,用完了自然會再補充。

換個方法,試著一開始就給固定頻次、固定金額的零用錢,讓孩子去感受到什麼是收支平衡。一方面資源會穩定的流入,但是另一方面,花用流出的速度也需要去呼應配合資源的流入快慢。一旦流入跟流入的速度失衡了,最常見的是花過頭了,收支就會出問題。結果是,身上的錢會越來越少,然後搞到連坐公車回家都不夠錢。早點學會收支平衡是很重要的,與其30歲才來當月光族,不如10歲就讓孩子自己感受一下把錢用完的辛苦。有套用這原則,對培養用錢的體感會很有幫助。

第二個原則是:記帳反思。這點很重要,開始給零用錢的那一刻,一定要搭配記帳的共同約定。有記帳才給錢,沒記帳就吃自己。

Leave a Comment

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?

「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?他們平常吃喝用都不缺,還需要額外給錢嗎,這樣不就會鼓勵他們多花錢?」

我常會聽到身邊的父母,有這樣的疑問。事實上,我們家在四年前開始實驗零用錢制度;不只是給零用錢,而是所有孩子的各項開銷,都透過零用錢系統去做記錄跟交易。

仔細去找跟零用錢有關的學術研究,例如Adrian Furnham等學者在過去20年間,對於金錢使用、家庭教養,與價值觀養成的研究成果。會發現到,年輕人的儲蓄和消費習慣,與家庭環境、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息息相關。此外,父母對孩子的經濟教育和給予零用錢的方式,對孩子往後的金融行為具有顯著影響。

所以,與其讓孩子不愁吃穿,不如讓他們從小知道資源是有限的,需要有效管理。

我們家從四年前開始,試著做「消費外部化」。什麼是消費外部化,就是把所有孩子日常需要消費使用的東西,不論是鉛筆、衛生紙、捷運交通費,全部都抽離出來。變成一筆筆可見、可記錄、可管理的外部消費。

Leave a Comment

Need a Job? Invent It

回想過去,我們從父母身上看到清楚穩當的人生脈絡:就學、考試、就業,一路到退休養老。然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就變了,遙望孩子的未來,則更加軸轉、多變、充滿狂野的機會。

世界是平的作者Thomas L. Friedman在紐約時報2013年的專欄中提到:「我這一代人挺好混。我們可以去『找』一份工作。但是將來我們的孩子要比以往更需要『發明』一份工作。」

「我們教授並考試的東西,多數學生是沒有興趣的,對他們也沒有用處,他們可以用Google搜尋到,而且考試完什麼都忘了,因此一個孩子在學校里待的時間越長,人就越不積極。蓋洛普(Gallup)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,五年級學生的學習進取心是80%,到高中變成40%。一個多世紀前,我們『重新發明』了一個共聚一室的學校教育,為產業經濟創造了工廠式學校。」

Leave a Comment

孩子天生就應該去犯錯,多去試誤才學得快

孩子們天生是不怕犯錯的,他們的原始世界裡面並沒有絕對的對錯,起心動念大多是好不好玩、有沒有成就感。

後天的社會制約,讓孩子懂得秩序跟框架,懂得去呼應大人們的期待。但很多時候也就學會了害怕犯錯、逃避挫折的負面態度。

真正的長期成功者往往是不怕犯錯的。更多時候,策略性的去試誤,能夠學到更多、抓到更多成長契機。

Leave a Comment

有同理心的孩子,在團體裡更有歸屬感與成就感

「丹麥之所以可以當選為全球最幸福國家,或許也有部分原因來自於其富有同理心的國民。在丹麥,從學前教育到踏入高中教育,學校都非常注重同理心的培養。」

「學校裏有一些間接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們習得同理心,例如將能力不同的孩子們混在一起教學:讓學術能力強的孩子與相對較弱的孩子在一起上課;性格內向的孩子則和熱衷交際的孩子在一起玩。如此這般,孩子們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具備個人優勢,並且學會支持他人。」

同理心是邁向成功的要素之一。根據我們工作坊的經驗,透過精心設計的分組活動,孩子會學著同理同隊的隊友,一起面對挑戰,完成目標。有時雖然輸了遊戲,孩子卻如陽光般燦爛的大笑,好不開心!在團隊合作中所獲得的歸屬感及快樂甚過一切。

(Photo by Andreas Rentz/Getty Images)
Leave a Comment

小孩子書念得越多,卻越來愈沒有創造力?

1960年代,George Land教授幫NASA美國太空總署發展出一套創造力測驗,用來篩選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工程師與科學家。測驗篩選的效果奇佳。到了1968年,他們開始把這測驗拓展到全美1,600名3-5歲的兒童身上,並且每五年追蹤一次。

結果很驚人,在5歲時,高達98%孩子的創造力指數落在「Genius Level」,然而經過學校教育的洗禮,十歲時只剩下30%,15歲時只剩下12%。實驗同時也測試了30歲左右的成人,則僅有2%的水平。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