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民主素養,是需要從小開始養成的。
我覺得每一次的選舉,都是個很好的社會情境練習題,可以讓孩子親身了解民主制度的運作方式,知道如何去爭取跟自己相關的權益;當然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,去聽到、理解到社會群體裡面不同的聲音,學會寬容與接納。
在這次總統跟立法委員選舉投票的前一天,我們幫孩子整理了一下資料,把選舉公報裡面的政見說明單獨整理出來,並且候選人的辨識資訊如名字、照片、政黨、顏色、號碼全都抽掉。
邊整理政見,我自己都覺得有趣了起來。例如很多候選人都有提到的「房屋租金補貼政策」,個人是很不認同的。租金補貼短期就可實行,但是並沒有解決結構性的住房供需問題,最後只有房東在資本利得上受惠而已。租金補貼政策只是一個例子,如果去細看每一條政見,你會發現想要100%支持/反對特定候選人的每一個想法,實在是很天真不現實的價值判斷。
要了解政見,考驗的是閱讀素養能力
整理之後,把政見卡列印出來。我們在晚餐過後花了30分鐘,帶著孩子一個一個字地去閱讀政見。
這一段過程是很考驗孩子的閱讀素養的,因為每一條政見背後,都有社會文化脈絡,也有特定的意涵與傾向。孩子必須要能夠理解政見背後要解決的社會問題,同時去思考一下這個政策解法是否合理有效。對於國小五年級的孩子來說,這是有機會達到一定的閱讀理解跟判斷鑒別的;國小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就比較辛苦些,爸媽可能需要多去說明每一個字詞背後的背景跟意義。
要投下那一票,考驗的是獨立思辨能力
閱讀的過程中,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。給他們一支紅筆,讓他們自己逐條去評估喜歡跟討厭的政策,喜歡的就畫上一個「圈選符號」,不喜歡的就畫上一個「X」。整個讀完以後,再根據政見卡上面的圈叉數量相減,去選出自己心目中第一名的候選人。
孩子在這過程中可能會猜出這是哪一位候選人,也有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贊同或是反對特定人。原因很多,可能是放學路上看到標語、拿了氣球原子筆,也有可能是親戚朋友有特別提到。要鼓勵他們,自己去思考判斷,重點不是他叫什麼名字,而是他提出的政見是你真正看得懂、覺得有道理、能夠認同的。
有興趣嗎,帶著你的孩子一起來試看看!
嘗試過後,我覺得這確實是個有趣的過程。讓孩子自己學會做決定,這樣隔天再去投票、看選舉開票,會更有感覺,也會更珍惜民主自由的可貴。為了讓有興趣的爸媽,能夠自己嘗試看看,我們把簡報檔案公開出來,大家可以自行修改內容,換上自己的選區,然後跟孩子來一場民主思辨之旅喔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