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不要急著收走孩子的壓歲錢!把握時機建立理財觀念

[大衛選讀] 過年長輩給好多壓歲錢,爸媽因此會擔心孩子學壞亂花錢?

每次過年我就會看到類似的場景上演:阿公阿嬤準備了大紅包給孫子,爸媽看到嘴裡碎唸,哎呀不要包這麼多啦,這樣小孩子會不懂得節制,不把錢當錢…

爸媽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,心理學上的暴富症候群 (Sudden Wealth Syndrome),正是在探討一夜暴富之後,可能會出現的一系列心理與行為偏差。

我自己的經驗是,其實每年發壓歲錢的時候,正是一個好的機會教育時間點。這時候手上拿的是真錢,而且孩子也長大一歲了,期待自己能夠多一點自主權。

這時候主動學習的動機正強,如果能夠好好把握,會是很好的理財教育機會點。

本文選讀彙整了多篇文章,並且提出三個設計思考方案。內容整理如下,原文連結則放在留言中。


過年期間,長輩親戚們總會開心地包給孩子一大筆紅包,加總起來少則近萬元,多到好幾萬都有可能。這會讓孩子瞬間「暴富」起來,但是也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後遺症。

這讓我想起,心理學上的暴富症候群 (Sudden Wealth Syndrome)。也就是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財富後,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和行為問題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中樂透、獲得巨額遺產、或是大筆保險理賠的情境中。

暴富症候群的常見症狀是:過度揮霍或非理性消費、對擁有過多的財富感到困惑、價值觀錯亂崩壞等。

在過年發紅包的場景中,爸媽可能會觀察到,孩子開始過度關注金錢,對金錢產生不切實際的概念。例如認為金錢是無限的,或者產生「有錢就能得到一切」的想法。

消費行為的改變尤其明顯,比如突然想買很多玩具或零食,或是開始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手上多有錢。有些孩子可能變得揮霍無度,完全不懂得節制;但也有孩子可能變得過度吝嗇,產生極端的守財心態。

孩子值得擁有壓歲錢,只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好好運用

很多爸媽會擔心,孩子手上拿了意外之財,會養成不良的價值觀。所以不少爸媽會採取保護管束的作法,收走所有的壓歲錢,托管到成年才一口氣交給孩子。

但這反而剝奪了孩子從小練習、每年練習的機會。如果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機會接觸和管理金錢,突然在成年時收到一大筆錢,反而更容易出現判斷失準或決策錯誤的情況。

相較於每年收到的意外之財,成年後才突然收到累積十來年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,那肯定會是一筆更大、更難掌握的數字。

其次,不讓孩子試著自理壓歲錢,也會錯失了重要的發展時期。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是建立價值觀和培養責任感的關鍵階段。在這個時期,透過逐步增加的金錢管理經驗,孩子才能夠更好地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學習、犯錯和成長。

壓歲錢創造了一年一度的教育機會,而不是問題或威脅

我自己的經驗是,約莫小學三年級開始,就可以開始讓孩子自己管理壓歲錢。

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數學能力,能夠理解簡單的加減概念,對金額有基本的概念。他們也正在開始發展抽象思維,可以理解儲蓄和規劃的概念。

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孩子在實際經驗中學習最為有效。所以每次過年發壓歲錢,其實都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,讓孩子透過親身體驗來學習金錢管理。這會比單純的說教,要直接有效果得多。

所以我更鼓勵的是,將壓歲錢視為教育的工具:從小額開始讓孩子學習管理自己的錢,並且隨著年齡增長,逐年增加自主權。

透過設計思考,教孩子掌握自己的壓歲錢

設計思考首重以人為中心,首要考慮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和學習特性。同時也要把握漸進式學習,不能期待孩子一次就完全掌握,要讓他們能夠循序漸進地建立信心和能力。此外,建立清晰的互動機制和即時回饋系統,也是很重要的,要讓孩子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決策結果。

以下我們舉三個設計思考的例子,看看能怎樣設計一段體驗歷程,教孩子逐步掌握自己的壓歲錢,避免出現暴富症候群。

設計思考#1:三種價值存錢桶

暴富症候群常見的問題是,對金錢價值的混淆,以及身分認同的困惑。以下這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金錢的正確價值觀,同時維持自我認同。

準備三個透明的存錢罐,分別標示「日常所需」、「未來夢想」、「幫助他人」。引導孩子思考金錢和價值的關係,而不是單純的分類。

例如,「日常所需」教孩子關於基本需求的重要性;「未來夢想」培養儲蓄與財務規劃能力;「幫助他人」則建立分享和同理心。

重點不在於分配比例,類別定義也可以依據家庭生活脈絡而定,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去理解,每個決定背後的價值,並且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分配。

設計思考#2:小額放款計畫

暴富症候群常見的衝動消費和決策困難,源於突然面對大筆金錢時的不適應。以下這個方法讓孩子能循序漸進地學習管理更多資金。

爸媽跟孩子談好,將壓歲錢分階段釋出,而不是一次給予。每個階段設定不同的理財任務,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。

理財任務依照家庭情境的不同,可以設定成「養成記帳習慣」、「達到每週收支平衡」等。

第一個月也許只管理總額的10%,展現良好的財務管理能力後,再逐步增加至20%、30%。這種漸進式的方法讓孩子在「安全範圍」內犯錯和學習,避免因為一次掌握太多資金而感到壓力。

設計思考#3:複利魔法雙瓶組

暴富症候群常會出現立即享樂的傾向,因此可以設計視覺化的方式,讓孩子能看見複利的神奇效果,培養長期思維。

爸媽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存錢罐,一個寫上「本金」,另一個寫上「複利」。每當孩子存入壓歲錢時,錢幣都先放入本金罐。

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,每個月底檢視本金罐與複利罐的總金額,父母會提供一定利率(比如2%,甚至18%更有感,哈哈)的獎勵金再放入複利罐,這個利率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程度來調整。

隨著時間推移,孩子能清楚看到兩個存錢罐的變化。本金罐代表自己努力存錢的成果,複利罐則展現「錢滾錢」的神奇效果。當複利罐的金額逐漸增加,甚至追上本金罐時,孩子就能真實感受到複利的威力。

孩子變有錢很好,把握壓歲錢的機會,從小教育家中的理財小富翁

壓歲錢不該被視為威脅或問題,反而是珍貴的教育契機。透過巧妙設計的學習方式,爸媽們能將這筆「意外之財」轉化為培養孩子理財素養的最佳工具。

從設計思考的角度,我們必須以孩子為中心,理解他們的認知發展階段和學習特性。例如「複利魔法雙瓶組」這樣簡單直觀的工具,就能幫助孩子具體理解抽象的複利概念。從最基礎的儲蓄概念開始,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和運用。

面對暴富症候群的潛在風險,我們的教育重點不僅在於技術層面的理財知識,更要著重心理建設。

讓孩子在「安全範圍」內體驗管理金錢,在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決策能力。適時的引導和討論,能幫助孩子在面對更大筆財富時保持穩健的心態。哪一天我們真的要來處理贈予跟遺產問題時,也就比較能夠放心些了。

把握每年的機會教育,透過一年一次的壓歲錢實踐,孩子不只學會管理金錢,更能培養出成熟的理財素養和健康的金錢觀。

3 Comments

發佈回覆給「David Chen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