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標籤: 記帳

設計一套有效可持久的零用錢制度

上週我們聊到給孩子零用錢,是很好的生活練習,越早開始越好。現在就來分享,怎樣設計一套有效可持久的零用錢制度。

簡單講,有三個原則:固定持續、記帳反思、鼓勵儲蓄。

首先:固定持續。話說很多父母怕孩子亂花錢,因此零用錢採取用完才給、有缺就補的作法。這其實會間接養成很不好的用錢習慣。用完才給,會讓孩子一直處於把錢用完的習慣迴圈裡;沒得儲蓄,也不習慣儲蓄。有缺就補,則是讓孩子衣食無虞、不愁花用;從小以為這世界上的資源是無限的,用完了自然會再補充。

換個方法,試著一開始就給固定頻次、固定金額的零用錢,讓孩子去感受到什麼是收支平衡。一方面資源會穩定的流入,但是另一方面,花用流出的速度也需要去呼應配合資源的流入快慢。一旦流入跟流入的速度失衡了,最常見的是花過頭了,收支就會出問題。結果是,身上的錢會越來越少,然後搞到連坐公車回家都不夠錢。早點學會收支平衡是很重要的,與其30歲才來當月光族,不如10歲就讓孩子自己感受一下把錢用完的辛苦。有套用這原則,對培養用錢的體感會很有幫助。

第二個原則是:記帳反思。這點很重要,開始給零用錢的那一刻,一定要搭配記帳的共同約定。有記帳才給錢,沒記帳就吃自己。

Leave a Comment

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?

「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?他們平常吃喝用都不缺,還需要額外給錢嗎,這樣不就會鼓勵他們多花錢?」

我常會聽到身邊的父母,有這樣的疑問。事實上,我們家在四年前開始實驗零用錢制度;不只是給零用錢,而是所有孩子的各項開銷,都透過零用錢系統去做記錄跟交易。

仔細去找跟零用錢有關的學術研究,例如Adrian Furnham等學者在過去20年間,對於金錢使用、家庭教養,與價值觀養成的研究成果。會發現到,年輕人的儲蓄和消費習慣,與家庭環境、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息息相關。此外,父母對孩子的經濟教育和給予零用錢的方式,對孩子往後的金融行為具有顯著影響。

所以,與其讓孩子不愁吃穿,不如讓他們從小知道資源是有限的,需要有效管理。

我們家從四年前開始,試著做「消費外部化」。什麼是消費外部化,就是把所有孩子日常需要消費使用的東西,不論是鉛筆、衛生紙、捷運交通費,全部都抽離出來。變成一筆筆可見、可記錄、可管理的外部消費。

Leave a Comment